購物車

關閉
尚未選購任何商品。
電商周遊列國EP2 - 和執行長說真話 - 圖片

【 做電商沒妳想的那麼容易了|和執行長說真話 】

嗯~收到這樣的職務邀請~我真心困惑也很好奇,並不是覺得自己很厲害,只不過這是正常狀況下不會發生的事,至少對我來說算是「第一次」

找我當 XX 管理顧問公司的社群小編?嗎

但過去的經驗,讓我發現一些神奇的事,屢試不爽。比方說:當有件慘到爆的事發生時,用正向跟寬容的態度面對,結果卻有出乎意料的好事接在後面~

類似佛家講的

#物來則應_過去不留

#隨緣不變_不變隨緣

google 步行7分鐘就能到,所以我也隨緣地去了

地點在大安區,網路上的照片又很有氣質,外觀看起來是很平靜的氛圍,還有一些花花草草、法國街頭的調調,我也打扮得偏有氣質~(沒有人要看你打這個!)

雖然收到出乎意料的邀請,但迎面而來是沒有出乎意料的一位美麗執行長

這篇文章想跟你分享5個知識點: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電商中的保育類動物
  2. 科普 #葡式蛋塔效應
  3. 品牌落地得靠可長期運作的商業基礎
  4. 讓電商運轉的三根支柱
  5. 真正的醫師 – 醫者仁心,何謂仁?
  6. 產業認知的斷層該如何補齊?

⠀⠀

在去之前,除了知道與健康產業相關,沒有別的資訊了。

▌電商中的 #保育類動物

健康產業也許是電商人很討厭那幾種產業

「醫療用品」

「保健食品」

「情趣用品」———— 的邊緣

這些產業的老闆們,真的要把夥伴當保育類動物,愛護+珍惜。操作這些產業,除了需要基本電商行銷能力,還得更有創意跟策略,去繞過那些不能觸犯的台灣法規、還有廣告上也不能違規的規定「們」。

因爲

🫱1. 整體的佈局得更完整

🫱2. 消費者接觸到產品的路徑也比較長

🫱3. 外加產品是用在身上,信任度也要再拉高

#用廣告觸碰受眾舉例

🔹一般電商

廣告(產品)=> Landing Page(銷售頁) => 下單

🔹特殊產業

=> 廣告(成分)

=> 名人背書(隱晦療效)

=> 廣告(產品) => 認識產品(然後忘記產品)

=> Landing Page(銷售頁)

=> 社群行銷(成分+產品)

=> 名人背書(隱晦療效)

=> 廣告(產品) => 了解產品(想起產品)

=> 客服很多的詢問

=> Landing Page(銷售頁)

=> 下單

是不是想一想,又累了 ……

⠀⠀

⠀⠀

⠀⠀

我目前沒有操作做這些項目的經驗

但這是我觀察比較具體的執行路徑

而台灣把產業產品操作很漂亮的。這幾年,我覺得只有 理科太太 的 太空人維X命。

ps. 也剛好在Awoo科技某年辦的社群行銷年會

拿到了產品禮盒,吃了之後真心覺得很不錯

雖然我自己有習慣吃的品牌了( 沒有業配 )

⚪️ 好好生醫 Better Biosciences 當時的操作

=> 無懈可擊的銷售頁規劃

=> 線上廣告

=> 線下通路佈局(大樹藥局)

=> 線下通路廣告 (MRT 捷運站)

=> 社群行銷 (理科太太自媒體+社群好友)

=> 品牌贊助 (大場活動)

=> 禮品包裝

真的是完美

要做這麼好跟完整的佈局,也不容易

是不是想一想,又累了?zzZ

總之,這些產業的特殊關鍵字跟法規

也許能整理成簡易的品牌死亡筆記本 🪦

應該也是挺有銷路的~

_

​⠀

▌ 蛋塔效應

接著到了旁邊的古典玫瑰園般咖啡廳討論,原來對方是設計產業背景的執行長,已經預備了百萬以上砸了。不過我邊聽邊在思考一些可能性,以及後面該怎麼說實話,會比較好( 就是開不了口讓她知道 ~ )

對方是因為疫情的關係,發現身邊做電商的人,有賺到一桶金,所以也下海了,可是瑞凡 ……

那是碰上 #疫情紅利,大家去實體通路的機率降低,加上也許妳身邊的朋友的產業、是消耗品,看對方的氣質,感覺可能是電商通路少有的國外品牌消耗品或食品。

對方描述了產品規劃、品牌願景、內部資源後,理性聽著她對電商的認知,感到很憂慮;感性看著她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樣子!嗯,也許宇宙會幫她!

你是我的話,會選擇說實話,還是笑著離場?

去年電商應該是倒閉蠻多的,很多都是因

➡️#看到疫情紅利 — 快速上線

➡️#自帶流量的人(網紅)— 急於將流量變現

貿然展開電商路或自創品牌而倒的。就是所謂的葡式蛋塔效應 —— 早期葡式蛋塔來台灣,一大堆人買、大堆人開、也一大堆店倒,展店最快的蛋塔工廠積欠薪資+跳票,甚至有顧客提貨券無法兌換的問題。

🔖蛋塔效應—形容特定一段期間內,許多相同性質的店面或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,伴隨著大批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行為,但不久後就發生極為迅速的衰退潮或倒閉潮=大陸用詞: #內卷化 (google)

▌品牌落地得靠 #可長期運作的商業基礎

「 我目前有找外部廣告投手,他每個月會把數據給我看,我也還在學。」美麗執行長說

「 之前我在設計公司,有能幫忙製圖的人,不過她暫時從內部轉外包,因為預算跟她生涯考量的關係。」美麗執行長再說

「 現在需要能夠一起努力的夥伴!」美麗執行長又說

「 我們現在需要從社群內容開始做,可能也要幫忙出貨,因為現在重頭開始,也會需要自己包。」美麗執行長語畢。

我聽到這邊,先就對方有研究的 Facebook 廣告部分,做一些交流。忘了經過幾分鐘。Ok 👌🏻~ Get 到對方程度了,不能再說下去了( 多說無益 )

關於對方的程度,其實不難想像。不是批評,是客觀經驗判斷。就像做 #傳統行銷 的人,進入電商(數位行銷)一定會覺得「爆硬」— 你做的每件事情都看得到營收成效,而且速度還要很快。

而對 #視覺行銷 背景的人,就相對容易停在讓品牌視覺落地因為不用對營收負責,也不是跟營收這麼直接有關係。相對也容易覺得有些做電商行銷的人,太沒氣質又暴力

#電商行銷 背景的人,就像開著AE86豆腐車藤原拓海,覺得這些人做事情怎麼可以如此緩慢?還要規劃一年?廣告上一上就知道成效了,還讓你有時間在那邊#%%u#{]]

=> 還是只有我這樣😅

( 這篇文章真的寫得很辛苦,會得罪很多人。)

——

我想了一下,怎麼樣的商業基礎

比較適合眼前這位美麗的執行長

💡於是給了一些比較具體的建議:

◾️產品是國外選品

(但台灣內部有品牌經銷商競爭 )

=> 做成跟服務相關的包裝

=> 往訂閱制跟儲值方向思考

◾️目前有既有會員跟線下服務

=> 因為是親戚產業,可包裝成行銷企劃

◾️內部人力跟預算的缺乏

(最重要的是「認知」的缺乏)

=> 請專業顧問否則省下內部職員的錢,

但外包出去的=全都是風險

=> 整體分潤,請願意、相處得來、理念一致

的人才幫她操盤,妳出錢,他出腦跟力

順便提,很多做電商客服,特別是初入電商領域的人。因為常常一個人要 ”#嘎” 許多事,通常不是專業客服背景,因此很容易對顧客的反應糾結,這跟確認對方程度的概念類似。

有些顧客一直盧,其實對方要的是被理解

有些顧客一直吵,是要你積極解決訂單問題

先確定你該繼續講什麼是有用的,再繼續講

#珍惜生命

_

​⠀

▌產業認知的斷層該如何補齊?

文章提到傳統行銷 vs 電商行銷 vs 視覺行銷

一樣都是行銷,但不同產業別還是有認知的斷層

如果你對我的內容有一定的信任度

這是我想提供具體能補齊產業認知斷層的方式

補視覺行銷

多看藝術展、年輕品牌的社群( Instagram)、大品牌聯名

補電商行銷

看電商大品牌的操作,怎麼看?登入對方網站、認真逛一逛、試著用沒加入購物車的方式逛,再過一陣子用有加入購物車的方式逛。

電子報、Line@訂閱、實體門市再走走,這樣你會一直被行銷,久而久之也能積累出一些直覺。

補傳統行銷

多跟有年紀的人聊、去跟經營幾十年品牌的人聊聊(怎麼聊?)多去買東西就可以聊了!這些長輩都很樂意跟你聊天,像 台中雪花齋 這種老店,雖然他們現在有電商購物了。\

其實我還是很嚮往傳統行銷的作派

跟人有溫度的接觸、王永慶送米那類的~

▌讓電商運轉的三根支柱

其實並不是每一個經營電商的人,我都不看好,而且看好不看好,真的太主觀,過往人生經驗,也看過一些,你覺得他不行,但他就做給你看,或你覺得他很可以,但他真的不行。如果可以,我更樂於不去當給別人絕望的角色。

但為什麼這次真的會覺得對方太難做起來呢?

電商就是把 —

線下的店跟服務搬到網路上,這麼簡單

在實體店,”初期” 決定客流量的關鍵,

不外乎就是店租跟人脈 +外加廣告跟社群行銷

經營電商,如果硬要濃縮三個支柱

我會統整這三項

❶ 有利潤空間的產品

(看貨物週轉率跟品牌原本體質、空間不同)

❷ 懂得該如何做客流量

(請人、自己做 都可)

❸ 好系統

✘ 利潤空間不夠

➥ 而且是和經銷商去談的商品,操作空間更低

✘ 流量思維不行

➥ 先做社群?外包廣告但還不確定如何看數據

✘ 好系統沒有

➥ 網站動線跟頁面規劃,暫時~還有很大的空間

_

​⠀

▌真正的醫師 – 醫者仁心 何謂仁?

我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段內容,是宗教類的書籍,印象中是【 #蓮師傳 】後面幾頁

寫到一個真正的醫師,是不能夠因為慈悲心而去救病人的。要評估病患之後醫治的醫藥費,是否是家人能負擔得起,會不會因為救了他?讓身邊的人需扛下更多的無法承擔的問題。以及病患若活著,是怎樣的活法?

我舉的例子是很古老的年代,流傳下來的智慧,當今的世代,是否仍適用這樣的思維?我想還是是的。現代社會曾站在急診第一線的醫師也分享過( 最近選舉要到了,一樣沒有業配 ),大學時一位醫學系好友,轉發了柯p的一場演講,關於生與死的思辨,他提到有些病人,斷手斷腳、甚至活著都不像活著,只 #剩一台機器在運轉他的生命,這種情況,#身為醫師_該救還是不該救

我自己就做過這樣殘忍的事,大概是好幾年前,朋友問我:「要怎麼經營日本生意,該怎麼開始?」但對方問的問題實在 “太太太基礎”,因為是好友,我跟她說實話,她如果處理問題的能力只到這邊,我跟她講反而是在害她,後面更大的問題她接不住時,該怎麼辦呢?

身邊很多朋友 以及 我知道許多厲害的數位行銷老師,真的都是這樣的,他不確定能幫得上忙,就會果斷拒絕,該收的費用不會少;但幫不了忙的費用,也不願意收。

📒總結,這是2022/9月的事

後來這個電商品牌,我搜尋不到了

也分享關於提升認知,我慣用的兩個方法~

⚪️一是花錢買別人的閱歷

( 看書、上課、聘請顧問、家教等)

⚪️二是花時間自己”密集”實戰

( 而且如果可以找到,我都盡可能找該領域PR90以上的人1對1。從小就這樣,國小想學鋼琴,找了最不可能排進去的個教老師。)

若我們既不願意花錢買別人的閱歷、又不願意花時間實戰。那到底憑什麼,最好的結果會落在我們的身上呢?

顧問的價值,也許只有在這兩個時間點被看見

❌先預告對方的失敗,然後他失敗了。

✔️溝通到對方做正確決定,然後他成功了。

雖然不是以顧問身分跟對方交流,

但也試著溝通了比較可行的路徑,

最後,也還是預告真的可以考慮 #收一收

在她的 All in 的籌碼,還有收回的餘地之前。

👉🏻本篇文章贊助:

理科太太 太空人維X命

台中百年老店 雪花齋

台灣總統候選人 ……

( 開玩笑的😅

這個粉專暫時沒有多的心力業配,如果未來有,也會是我自己長期喜歡的品牌。會是我自己跟品牌方談,希望給粉絲福利。

只不過我喜歡的品牌,應該暫時不會跟千位粉絲以下的人配合,就看之後的提案功力了

也謝謝最近收到一些讀者反饋,收到的反饋比文章讚數還多。

謝謝大家用行動支持 … …

關於不點讚只私訊反饋 … …
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想邀請你花3-5分鐘,幫忙我在「粉絲專頁評論」那兒~ 撰寫評論,我很希望能夠積累不同時期,大家對於文章的評論~
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